贵州这匹黑马怎么靠 云 逆袭?贵州云逆袭之路,揭秘黑马崛起之谜


​哎,你听说过穷山沟里长出"数字大脑"吗?​​ 十年前要是有人说贵州能靠大数据翻身,估计会被当成天方夜谭。毕竟那时候的贵州,还顶着"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帽子。可如今啊,人家愣是把服务器机房建在喀斯特山洞里,用"云上贵州"这块金字招牌,硬生生从全国挂车尾冲到了数字经济第一梯队。今儿咱就掰扯掰扯这场山窝窝里的数字逆袭。


​一、开局一把烂牌,怎么打出王炸?​

​① 老天爷赏的"天然机房"​
贵州这地方,夏天平均气温23℃,比空调房还舒服。地下溶洞跟蜂窝煤似的,正好给服务器散热。更绝的是电价便宜——工业电价每度三毛五,比东部便宜近一半。这就好比开网吧不用交空调费,电费还打五折,你说这成本优势够不够狠?

​② 政策东风来得巧​
2014年国家说要搞大数据,别人还在观望,贵州咔咔砸下300亿建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往贵安新区一摆,活像三个金蛋孵出了金凤凰。现在光是贵安新区就蹲着48个数据中心,华为的全球最大云数据中心就在这儿,规划了百万台服务器。

​③ 弯道超车的神操作​
当别人忙着盖工厂时,贵州闷头搞起了"数据种田"。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在这儿落地。最牛的是把苹果iCloud中国业务揽入怀中,13年合约锁 *** ,现在咱iPhone里的照片可都存贵州山洞里呢!


​二、从存数据到卖智慧,这波转型够骚​

​① 政务云让百姓少跑腿​
以前办公证得跨省跑断腿,现在登录"贵州政务云",三天直接快递到家。这个全国首个省级 *** 数据平台,把54个部门的家底全晒在网上。你说神不神奇?就连疫情期间的"贵州健康码",都是这套系统撑起来的。

​② 数据交易玩出新花样​
搞了个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企业能像买菜似的买卖数据。112家"数据商"摆摊卖162个数据产品,光是去年就成交1400万。这就好比开了个数据农贸市场,让 *** 数据变活钞票。

​③ 给老行业插上翅膀​
满帮集团靠着货车调度大数据,估值干到100亿美元;老干妈的生产线装上传感器,次品率直降七成。最绝的是影视渲染——用贵安超算中心渲染《哪吒2》,600年的工作量压缩到几个月,省下的电费够买栋楼。


​三、摸着石头过河的三大绝招​

​① *** 敢当冤大头​
当年砸钱建数据中心,被笑"人傻钱多"。结果现在东部企业抢着来租机柜,这波长期投资比炒房赚多了。就跟二十年前买北京四合院似的,当时肉疼,现在数钱数到手抽筋。

​② 人才政策够野​
贵阳搞了个54.8平方公里的科创城,企业入驻就给安家费。现在里头蹲着华为云、腾讯云等1500家企业,产业基金池子攒到150亿。这手笔,比丈母娘招女婿还大方。

​③ 安全底线守得牢​
建了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靶场,数据管理能力拿下DCMM四级认证。这就好比给数据金库装了瞳孔识别+指纹锁,黑客来了都得哭。


​四、翻过的车、踩过的坑​

​① 人才难留的老毛病​
前些年培养的技术骨干,三成被沿海挖走。现在搞"黔归人才计划",安家费给到50万,情况才好转。就跟养闺女似的,嫁妆丰厚了才留得住人。

​② 数据孤岛难打通​
早年间部门数据各自为政,跟武侠小说里的门派似的。后来省长亲自挂帅,把54个部门的"数据掌门人"凑一桌开会,这才打通任督二脉。

​③ 应用场景待开发​
现在全省数据存量够装满50万个1TB硬盘,但实际开发的不到三成。就像买了顶级食材,还得请米其林大厨来掌勺。


​五、给后来者的通关秘籍​

​① 别跟风要卡位​
贵州当初要是跟着搞电商直播,早被杭州甩十八条街。找准"东数西算"枢纽这定位,才能吃上国家战略红利。

​② 把优势玩到极致​
凉爽气候+便宜电价+地质稳定,这三板斧砍出了数据中心集聚区。就跟打麻将似的,把手里的烂牌凑成清一色。

​③ 敢拿真金白银赌​
十年砸了200亿搞研发,高新技术企业从零冲到400家。这魄力,比丈母娘要彩礼还坚决。


​小编大实话​​:
贵州这出逆袭剧告诉我们,穷不是原罪,懒才是!现在他们又盯上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准备从"数据仓库"升级成"智慧工厂"。要我说啊,这波操作就跟打游戏开外挂似的——地形劣势愣是玩成了战略高地。各位看官要是老家也有特色资源,赶紧学起来,指不定下个"云上XX"就是你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