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望京方舱九朝会到底啥来头?百年古建秒变抗疫堡垒,朝阳望京方舱九朝会,百年古建变身抗疫前沿阵地
你知道北京有个地方既能听昆曲又能做核酸吗?
去年冬天路过望京桥的朋友肯定见过这个奇景:青瓦白墙的古典建筑前,排队做核酸的队伍绕了三圈。这就是传说中的九朝会——疫情前是人均消费四位数的顶级会所,疫情期间摇身一变成了方舱检测点。这事儿啊,得从它祖宗十八代说起。
百年老宅的前世今生 古建里藏着多少秘密
要说九朝会的底子,那真不是普通建筑。2008年科 *** 洛尼集团的蔡老板砸了上亿,把原本的破旧厂房改造成新中式美学殿堂。你猜这名字咋来的?设计师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挑了九个朝代的文化符号拼出来的混搭风。
三层楼藏着十八景,什么"九重天戏楼"、"韩熙载夜宴厅",听着就贵气。最绝的是那个15米长的花梨木桌子,用的可是1700年的古树料,当年土豪们在这儿喝杯茶都得四位数起步。
疫情来了个急转弯 方舱改造比拍电影还刺激
时间快进到2020年初,望京突然成了疫情重灾区。 *** 急得跳脚,九朝会的老板一拍大腿:"咱这6000平的大场子空着也是空着,改方舱!"
你猜改造用了多久?48小时!工人连夜拆了价值百万的红木家具,换上简易床位。原本唱昆曲的戏台子成了临时指挥部,摆满古董字画的包间改成了隔离病房。最魔幻的是那个"九重门"走廊,挂满体温计和消毒液,活脱脱穿越剧现场。
文化殿堂VS抗疫堡垒 功能切换哪家强
咱列个表看看这地方咋变脸的:
功能项 | 疫情前 | 疫情期间 |
---|---|---|
核心区域 | 昆曲戏楼+米其林餐厅 | 核酸采样+轻症隔离区 |
人员流动 | 日均接待50位富豪 | 单日检测3000+人次 |
设备配置 | 明清古董家具+定制茶具 | 移动CT机+呼吸机 |
服务人员 | 旗袍茶艺师+昆曲演员 | 大白+志愿者 |
有个段子特别逗:某土豪隔离完非要给护士小姐姐打赏,结果被教育"这里不收小费,扫码付核酸检测费就行"。
这事儿给我们啥启发?多功能空间才是王道
要我说啊,九朝会这波操作给城市规划提了个醒。你看它平时能办艺术展,疫情能当方舱,平时藏着十八般武艺。北京现在新建的文化场馆,十个有九个在设计阶段就留好了应急改造口,这叫吃一堑长一智。
不过也有糟心事,听说复工后那些红木家具都被消毒水泡脱漆了。老板倒是看得开:"家具坏了能修,人命关天的事耽误不得。"这话在理,您说是不是?
小编观点
在望京住了十年的老住户都知道,九朝会的霓虹灯牌比街边的核酸检测亭还亮。这种魔幻现实的切换,恰恰证明了咱中国人"有啥用啥"的生存智慧。下次路过望京桥,别光顾着扫码,抬头看看那青瓦飞檐——那可是见证过生 *** 时速的活历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