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下服务器部署的安全性,挑战与潜在优势并存
把服务器放到水下安全吗
1、将服务器放置于海底,可以实现自然降温,有效冷却服务器,避免过热导致的爆炸等安全隐患,考虑到腾讯支撑着全国众多业务和软件的运行,所需服务器数量之庞大,不言而喻,为了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高效冷却,将服务器置于海中成为了一种理想选择。
2、“水冷”技术的应用无疑提供了一种卓越的解决方案,为了成功构建水下数据中心并降低能耗,微软团队不得不克服“防水”这一难题,他们投入巨资,与法国海集团合作,采用用潜艇级别的防水和散热技术,通过冷热交换器实现舱内外海水循环,以达到散热目的。
3、海底光缆的高使用率也是推动水下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因素,这些光缆的总长度足以绕地球22圈,承载着99%的国际数据传输任务,可以将光缆比作人的神经,根服务器比作人的大脑,而海底光缆则是连接岸上和水下设备的重要桥梁,其商业价值不可估量。

4、详情请查看视频。
5、全球众多公司的服务器存放地点可能会让人感到惊讶,微软的服务器位于大海之中,阿里巴巴选择将服务器放置在千岛湖湖底,而苹果的服务器则位于我国贵州,腾讯和华为也将服务器安置在贵州的深山中。
为什么世界上90%的数据都依靠海底光缆传输
1、99%的越洋互联网数据传输和80%的光电通讯都依赖于海底电缆,这些电缆采用绝缘外皮包裹,海水可以有效防止外界光磁波的干扰,因此通信噪音较低,且海底电缆通信几乎感受不到时间延迟,全球海底电缆的总长度已接近100万公里,连接着几十个国家和四大洲。
2、海底光缆是国际数据传输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全球90%的跨国数据传输任务,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网络使用,这些光缆平均深度超过3000米,最深处可达1万米,在海底光缆出现之前,人们已经在海底铺设了电缆。
3、海底光缆承载着全球80%至90%的互联网流量,是洲际网络数据传输的关键通道,随着高清视频直播、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服务的快速发展,对海底光缆的传输能力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美国互联网巨头正利用这一机会,在大洋深处构建网络。
4、海底光缆在全球通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率高达90%,这主要是因为海底环境相对安全,且铺设过程较为简便,由于海底的天然安全性,国家间的通信几乎完全依赖于海底光缆,它们构成了全球互联网的“血管”,如同地球的神经系统。
海底服务器怎么维护
1、海底服务器的散热主要依赖于专业空调和导热设备,国外数据中心不仅分布在城市,还扩展到了冰山雪原等地区,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散热,海水散热便是利用潮汐、洋流等自然能源,降低传统散热成本,实现绿色环保。
2、这种方法并非长久之计,因为部署在海底的服务器难以进行常规维护,通常只能使用几年后重新打捞,再替换新服务器,微软采用了氮气填充的方式,以防止内部腐蚀,延长服务器使用寿命。
3、Natick项目团队在苏格兰附近的欧洲海洋能源中心部署了一个完整的、五年免维护的数据中心,旨在利用海底深处的免费冷却系统节省成本,并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
4、华为选择将服务器存放在山洞中,维护起来相对方便,但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隧道挖掘成本,贵州地区的山地气候使得夏季温度适宜,有利于服务器的散热。
5、若遇到无法进入QQ梦幻海底页面的情况,应检查是否安装了FLASH播放器插件,若未安装,可访问指定链接下载并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播放器,若问题依旧,可能是腾讯服务器维护或浏览器、网络问题导致的。
6、利用建造水下中心进行维护,服务器最怕水和高温,而水下数据中心可以利用大海的流动特性带走热量,相比之下,湖底的水相对静止,散热效果较差。
腾讯服务器为什么在海里
1、腾讯的服务器并不全在海底,腾讯在全国各地设有多个数据中心,如深圳的宝安数据中心、龙岗数据中心,以及贵州的七星数据中心等,作为我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对服务器的需求量巨大。
2、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必须进行有效散热,否则存在烧毁的风险,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阿里巴巴选择将服务器放置在湖底,千岛湖地区的平均温度约为18摄氏度,湖水可以帮助数据中心节省80%以上的制冷能源。
3、一节等于1海里/小时”的说明,这里似乎与上下文无关,可能是误插入的内容。
4、微软选择在海洋寒流常年经过的地方沉入服务器进行降温,其选址经过严格审查,同时选择了海洋生物活动较少的区域,微软在加州海岸和欧洲海岸附近海域部署了服务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其目的与阿里巴巴相同,都是为了散热。
5、为了解决服务器散热问题,许多公司进行了各种尝试,国内将服务器放在贵州山洞中的做法,就是利用当地凉爽的气候进行散热,有能力的企业甚至购买了几座山,将山内部挖空,用于放置服务器,这样不仅节省了电费,还享受到了当地 *** 的低电价政策。
掏空大山沉入海底互联网大厂的服务器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1、服务器既怕水也怕热,普通电脑机房的温度就让人难以忍受,何况是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散热一直是科技公司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在夏季,为庞大的服务器群提供有效的散热需要巨大的成本。
2、从建设速度来看,微软的水下数据中心可以工厂化生产,且海底空间广阔,建设时间短,成本较低,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虽然建设周期较长,但一次性建设完成后,可以容纳更多的服务器,从建设角度来看,微软略胜一筹。
3、最关键的一点是为了给服务器降温,个人电脑都需要风扇为CPU散热,更不用说成百上千台服务器聚集在一起产生的热量了,服务器制造商们想尽办法进行降温,比如华为就在贵州的大山中建立数据中心,因为那里的气候适宜,夏季温度也只有二十度左右。
4、除了华为这样的企业将数据中心建设在大山中,微软也选择将服务器沉入海底,以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早在2014年,微软就发起了“水下数据中心建设计划”,并进行了相关的海底实验,以解决海底服务器的防水问题。
微软为什么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水下
1、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巨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也极为可观,大量电力用于散热,如果有一个本身就低温或散热良好的环境,将节省大量能耗,微软和阿里巴巴虽然目的相同,但采取的方式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两家公司所在的政治、地理环境不同。
2、主要目的是为了降温,数据中心实际上是大量计算机在运行,只要这些计算机高强度运行,就一定会发热,因此必须有相应的降温措施,目前流行的方法是将服务器放在空调环境中。
3、数据中心在设计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就是能否降低电费开支,微软的这次海冷散热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微软聘请了法国用舰艇和潜艇制造商NavalGroup,设计了这一水下数据中心,采用了与潜艇相同的冷却技术。
4、微软将服务器放入海底的想法,是利用水的传导性,与其花费巨额资金购买空调或风扇降温,不如直接将服务器沉入海底,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数据中心提供足够的能量,这一项目被称为Natick。
5、详情请查看视频。
6、散热性是关键因素之一,大海是流动的,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而湖底的水相对静止,散热效果较差,微软将数据中心放入海中的想法,始于2014年,由微软的一名员工提出,随后微软的研究部门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