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遭遇CC攻击,揭秘攻击提示与报警系统有效性
服务器遭遇CC攻击时的应对策略
1、当服务器遭受CC攻击时,用户可能会遇到断线现象,原本直接通过路由器上网的用户,现在需通过病毒主机上网,这一切换会导致用户断线,一旦用户登录传奇服务器,病毒主机便可能伪造断线假象,迫使用户重新登录,从而盗取账号信息。
2、网络攻击主要有CC攻击和DDoS攻击两种形式,DDoS攻击较为直接,会直接导致服务器IP无法连接,而CC攻击则表现为CPU使用率骤升,系统操作变得卡顿,可以请求服务器提供商进行分析和解决。
3、CC攻击的技术含量和成本较低,只需上百个IP,每个IP开启几个进程,就能产生上千个并发请求,轻易耗尽目标服务器资源,导致网站宕机。
4、在服务器遭受CC攻击时,传奇服务器可能会出现7000端口关闭的现象,通过命令行输入netstat -an,可以看到类似“.*.*.*:7000 7152192:3741 SYN_RECEIVED”的记录,其中7152192为代理攻击IP,SYN_RECEIVED表示攻击的特征,这类记录通常会大量出现。
5、在命令行中输入netstat -an,可以查看Web服务器80端口的状态,若该端口被大量垃圾数据堵塞,正常的连接将被中止,SYN_RECEIVED表示TCP连接处于初始同步状态,无法建立握手,处于等待状态。
服务器被攻击的检测方法
1、遭受CC攻击时,Web服务器80端口可能会关闭,导致无法正常提供服务,使用netstat -an命令可以查看网络连接状态,SYN_RECEIVED表示连接处于等待状态。
2、CC攻击和DDoS攻击是网络攻击的两种主要形式,CC攻击会使CPU使用率急剧上升,操作卡顿,而DDoS攻击则直接导致服务器IP无法连接,可以联系服务器提供商进行分析。
3、对于UDP类攻击,可以观察网卡状况,查看每秒接收的数据包数量,网络状态正常时,netstat -na命令显示的TCP信息也应正常,对于TCP洪水攻击,可以检查CPU使用率是否很高,以及netstat -na命令是否显示大量ESTABLISHED状态的连接。
4、为防止CC攻击,可以修改Web服务器的默认80端口,在IIS管理器中,导航到相应站点,打开“属性”面板,将TCP端口改为其他值。
5、检测Linux服务器是否被攻击,可以检查系统密码文件,查看passwd文件的修改日期,检查系统日志,分析攻击者的行为,以及检查关键目录的操作权限。
IP被封后的解决措施
1、若IP被封,首先联系新浪 *** ,详细描述问题、症状及警告信息,提供全面、精确的信息有助于 *** 人员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2、若路由器封了电脑的局域网IP,导致无法上网,可以请求管理员解封,并绑定MAC地址,若游戏或论坛封了外网IP,可以断开宽带重新拨号,以获取新的外网IP。
3、手机IP被封后,可以尝试恢复出厂设置,在进行此操作前,请确保备份手机中的重要数据。
4、服务器端封锁客户端IP地址时,可能是服务器判断客户端IP存在潜在危害行为,只能联系服务器端解决,也有可能是浏览器设置问题导致 *** 。
5、根据网络类型判断IP被封情况,对于室内局域网,可以更换IP地址或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对于固定IP用户,需联系供应商解决。
深入了解CC攻击
1、CC攻击是DDoS攻击的一种类型,通过发送伪造的HTTP请求消耗目标服务器资源,导致服务器无法正常响应请求,CC攻击分为僵尸网络CC攻击和代理CC攻击两种。
2、CC攻击的IP地址真实且分散,数据包正常,请求有效且无法拒绝,攻击目标是网页,服务器可以连接,ping测试正常,但网页 *** ,IIS开启后,服务器容易 *** 机,数据包丢失。
3、CC攻击的原理是攻击者控制大量主机,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数据包,直至服务器资源耗尽,这种攻击起源于Fatboy程序,后因“黑洞”防护产品的普及而诞生。
4、CC攻击是DDoS攻击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傀儡主机或匿名代理服务器发起大量真实HTTP请求,消耗服务器并发资源,导致网站瘫痪。
如何判断服务器是否遭受CC攻击
1、服务器遭受CC攻击时,CPU使用率会升高,操作变得卡顿,可以让服务器提供商进行分析,检查系统日志,了解攻击类型、攻击者访问的地点以及内容是否被修改。
2、CC攻击在OSI模型的第七层发起,模拟正常用户请求,频率高,难以过滤,易使服务器资源耗尽,识别CC攻击时,关注请求QPS是否异常突增。
3、若网站访问异常缓慢且流量异常,可以使用netstat命令检查服务器是否被攻击,netstat命令将显示所有活动的网络连接。
4、CC攻击的IP地址真实且分散,数据包正常,请求有效且无法拒绝,服务器可以连接,ping测试正常,但网页 *** ,IIS开启后,服务器容易 *** 机,数据包丢失。
5、检查日志,识别攻击者IP,并限制其访问,是判断CC攻击的一种方法,百度、Google等网站能够抵御大规模攻击,得益于其先进的负载均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