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微服务架构优势,高效解耦与灵活扩展的业务驱动因素
为什么要使用微服务器
1、微服务架构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软件开发模式,其中包括事件驱动架构等,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客户端作为用户交互的界面,负责发送请求并展示结果;服务器端则负责处理这些请求并返回响应,这种架构适用于大型软件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安全控制。
2、毫无疑问,微服务的核心思想是将模块拆分成独立的、可互相通信的服务单元,这种设计旨在避免单个模块的升级或BUG影响整个系统的业务运行,与分布式系统的微小差异在于,微服务的应用不一定要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它们也可以共存于同一服务器。
3、浪潮与高重科技联合推出的安全智能防护解决方案,正是借助浪潮智算微服务器EIS200,构建了一个高性能的边缘推理算力平台,该平台能够满足安全帽监测、防护服监测、行为识别等算法对算力的需求。

4、采用微服务架构,组织可以获得众多益处,开发人员通过微服务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尽管这并没有让DevOps团队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运营商需要管理庞大的多云和混合部署环境,微服务的普及带来了服务网络的广泛应用,有望简化部署流程,服务网络为观察和管理微服务网络及其相互作用提供了能力。
5、服务网格(Service Mesh)被誉为下一代微服务架构,互联网公司通常采用微服务分层架构,详情请参考《服务化解决了什么问题?》,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吞吐量的提升以及业务的复杂性增加,服务的数量会逐渐增多,分层结构也会越来越细致,除了数据服务层,还会出现业务服务层、前后端分离等层次。
6、Docker在云端操作系统中运行,而云端操作系统又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则运行在Linux服务器上,这些服务器并非由单一实体所有,而是被众多互不相识的用户共享,面对流量高峰,解决方案非常简单:增加更多的服务器实例,这也是为什么将Java微服务运行在单独的进程中,而不是JavaEE容器或servlet容器的原因。
ServiceMesh&Istio
1、腾讯云容器团队的高级工程师钟华,专注于容器、微服务、Service Mesh和Istio等领域,深入探讨了Istio的相关内容,他首先回顾了Service Mesh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网络逻辑代码与业务逻辑的混淆,到微服务架构的出现及其带来的挑战,如服务治理和资源管理。
2、Istio是一个以Service Mesh形态出现的、用于服务治理的开放平台。
3、Istio Service Mesh提供了流量管理、服务发现、安全控制、可观测性等功能,为微服务架构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在Kubernetes与xDS及Istio的比较中,Kubernetes负责管理Pod,Service Mesh负责管理Service,而Istio作为Service Mesh的实现,专注于流量管理等基础功能。
4、Istio采用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分离的两层架构,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的核心是Envoy和Pilot,我们将探讨Istio的流量控制,例如灰度发布等。
5、Service Mesh部署时,每个应用都会附带一个轻量级的网络代理,即Side Car,以实现透明通信,Service Mesh的四大特点是:将微服务治理与业务逻辑解耦、异构系统的统一治理,以及提供可观测性、流量控制、安全性和健壮性等价值。
6、Istio、Linkerd、Dapr等微服务架构可以作为Service Mesh框架的插件,使得开发过程无需关心Service Mesh框架的存在,只需处理好业务依赖关系,在交付至生产环境或客户环境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按需开启不同类型的插件,Service Mesh框架成为了一种赋能工具,支持老业务系统快速部署并开启服务治理能力。
集群分布式微服务概念和区别
1、单个节点可以独立提供完整的服务。
2、SOA架构从单一应用扩展到分布式服务,通过服务治理如Dubbo来优化资源利用,微服务架构则更注重灵活性,允许使用不同的技术栈和按需扩展,但运维复杂性也因此提高,需要处理分布式系统带来的挑战,如接口调整和重复劳动,微服务架构在解决单体架构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运维复杂性和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
3、分布式是指将一个业务拆分成多个子业务,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集群则是指将同一个业务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分布式强调不同业务在不同地方的部署,而集群则是指将多台服务器集中在一起,实现同一业务的运行,分布式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做集群,但集群并不一定就是分布式的。
4、分布式和微服务是两种不同的技术概念,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核心特性和应用领域,分布式技术主要关注如何将大型应用拆分成多个独立的部分或模块,并分散部署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通过节点间的协同工作来完成任务的执行,其核心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性能。
5、集群与分布式的区别在于部署的服务器是否运行相同的业务,在集群模式中,不同服务器部署相同的服务,对外提供访问,实现负载均衡;而分布式则强调每个节点都可以进行集群,但集群不一定是分布式的,分布式与微服务的架构相似,但部署方式不同,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将大型复杂软件应用拆分为多个微服务。
6、集群与分布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部署方式和效率提升的方式:集群通过负载均衡分担任务,分布式则通过缩短单个任务的执行时间;集群关注整体的并发处理能力,分布式则强调任务的独立执行,微服务架构则是在分布式基础上的进一步拆分,每个微服务独立部署,粒度更小,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为什么DevOps的必然趋势是BizDevOps
1、狭义上的DevOps主要关注科技部门的软件快速交付,而广义的BizDevOps则强调业务和技术团队的深度合作,关注从概念到价值实现的全过程,要真正提升整体价值,需要跳出局部优化,转向价值流管理,识别价值流中的瓶颈,并从全局视角优化价值流,提升价值的端到端流动。
2、DevOps强调跨部门合作,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建立跨职能团队,实现从代码拉取、编译构建、验证测试到生产部署的全流程自动化,通过构建全流程管道,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成功的DevOps实施需要组织文化的支持,流程规范约束行为,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3、数字化时代需要BizDevOps的原因,源于技术与业务关系的根本性转变,在云原生、元宇宙、Web3等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精准医疗等新场景不断涌现,预示着人类文明的下一次大变革,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数字化转型,成为这次变革的核心动力。
4、DevOps将进一步打破业务与IT的边界,构建从业务到IT再到运营的全链路Biz DevOps,确保应用程序价值链中的所有核心成员按照业务价值和目标进行交付,DevOps的目标是确保需求优先级的一致性,消除内部竞争和目标不统一的挑战,构建一个高效协同、流程优化、文化统一的企业环境,以实现软件项目的成功交付。
5、大多数DevOps公司都在转向DevSecOps,这是因为最近与安全漏洞相关的事件增多,IT公司将DevSecOps视为众多DevOps最佳实践之一,将安全性作为代码各个方面构建的一部分,在开发过程中采取的安全措施将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
软件系统架构有哪些
1、常见的软件架构包括单体应用架构、微服务架构、服务导向架构(SOA)、事件驱动架构和分层架构,单体应用架构将所有软件功能集成在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中,这种架构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性,因为所有功能都在一个代码库中,便于开发和测试。
2、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是一种常用的软件架构模式,它将软件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客户端负责用户交互,服务器端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这种架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适用于大型软件系统。
3、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分层架构、微服务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和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分层架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特定的功能和责任,并且层次之间通过定义好的接口进行通信,这种架构有利于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分层架构模式将软件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和职责,常见的层次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分层架构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易于管理和维护,但也可能导致层与层之间的紧密耦合。
浪潮服务器EIS200怎么样有什么应用
1、浪潮信息边缘计算产品EIS800是一款便携式、可快速部署的微型边缘服务器,因其简洁的工业设计和模块化组合设计,在德国红点设计大赛中获得了广泛关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