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底世界,探寻未知深海中的服务器秘密与奇异生物之谜
海底是否部署了服务器?
1、将服务器置于海底,可以实现自然降温,有效冷却服务器,避免因过热而引发的安全隐患,腾讯作为支撑全国各类业务、软件运行的巨头,其所需服务器的数量之巨可想而知,为了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对这些服务器进行有效冷却,海底部署便成为了理想的选择。
2、UDC技术是将服务器等IT设施安装于海底密封的压力容器中,利用海底复合缆供电,并将数据传输回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深入实施,数据中心能耗问题备受关注,我国对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已制定严格规定,而一线城市在土地、电力及能耗指标方面的政策也趋于严格。
3、海底数据舱是一种将传统数据中心从陆地迁移至海底的创新工具,它能够有效利用海水为服务器降温,2022年,全球首套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在天津港完工,并计划运往海南陵水海域进行海上安装,预计将在今年底前投入使用。
4、“水冷”方案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散热方式,为了成功构建水下数据中心并降低能耗,微软团队克服了“防水”难题,投入巨资与法国海集团合作,采用用潜艇级别的防水和散热技术,这些海底服务器通过冷热交换器,将舱内热水与海水循环交替,实现高效散热。
海底服务器如何进行维护?
1、华为选择将服务器存放于山洞中,这种方案在维护上更为便捷,尽管初期需要投入资金进行隧道挖掘,贵州地区由于山地影响,常年温度保持在20多度,夏季夜晚更是凉爽,使得山洞内温度更低。
2、散热主要依赖于专业空调和导热设备,国际上的数据中心不仅位于城市,也逐步拓展至冰山、雪原等地区,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散热,海水散热同样如此,通过利用潮汐、洋流等自然能量,降低传统散热成本,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之路。
3、微软选择海底部署服务器,主要是为了节省维护和冷却费用,与华为在大山深处建立数据中心的目的相同,都是出于散热的考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巨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也需要大量电力进行散热。
4、若海底世界游戏服务器正在停机维护,可能导致无法连接服务器,用户可访问游戏页面上的【交流论坛】或【最新动态】获取相关信息,系统缓存需要清理或FLASH播放器版本非最新版本也可能是连接失败的原因。
海底数据舱的职能是什么?
1、海底数据舱是一种将服务器等IT设施安装在海底密封容器中的技术,利用海底复合缆供电,并将数据传输回互联网的数据中心。
2、阿里巴巴在杭州千岛湖的数据中心利用深层湖水循环流动降温,而腾讯在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则利用山洞的低温优势,微软则选择了更为创新的方式,将服务器直接沉入海底,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构建绿色节能的海底数据中心。
3、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海底数据舱”已完工并运抵海南陵水海域,该数据舱水深超过30米,重量达1300吨,罐体直径达6米,设计寿命为15年,相当于1000辆小汽车的重量。
4、另一个例子是,黑匣子记录的“关键数据”对于空难调查至关重要,黑匣子在沉入海底两年后,其数据是否可读还需打开后才能确定,因为海水的高压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腾讯为何选择在海底部署服务器?
1、服务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必须进行有效散热以避免烧毁风险,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腾讯选择将服务器部署在海底,以实现自然降温。
2、微软选择在海洋寒流常年经过的地方部署服务器,以确保有效的散热效果,这些选址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并且尽量选择海洋生物活动较少的区域。
3、为了解决服务器散热问题,多家公司进行了尝试,国内一些企业选择在山洞中部署服务器,以实现高效的散热效果,而海底部署则能进一步节省电费和建设成本。
4、海底部署服务器不仅能够实现自然降温,还能有效节约成本,腾讯支撑的业务范围广泛,服务器数量庞大,海底部署成为了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服务器冷却的理想选择。
5、在模拟器的性能排名中,逍遥模拟器、mumu模拟器等表现优异,但与手机的跑分性能相比,模拟器在处理某些任务时仍存在一定差距。
6、一节等于1海里/小时,这是航海中常用的速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