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服务器监管制度及其在服务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服务器监管制度详解
1、在我国,服务器使用需遵循严格的监管制度,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内服务器必须完成备案手续,该办法明确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对于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我国实行许可制度;而对于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则实行备案制度,未经许可或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开展互联网信息服务。
2、服务器及业务操作用PC机等主机设备是信息服务的核心,在计算机机房中,必须确保恒温、恒湿、电压稳定,并进行静电防护和防尘等维护工作,以保证主机系统的稳定运行,对服务器所在的主机实施严格的门禁管理制度,及时排查和解决主机故障,按照业务需求及运行规范,确保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3、机房内的服务器、网络设备、UPS电源、空调等重要设施应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禁止随意开关,系统管理员的操作必须遵循操作规程,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更改系统设置。
中心机房的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制度解读
1、完善的制度是机房管理的基石,通过制定《机房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和《值班员守则》等规章制度,为机房日常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定期对机房及其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对于确保机房运行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2、机房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和安全管理工作,机房为涉密计算机系统,实行专人、专用、专管制度,机房使用者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法规及有关制度,机房内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进入机房的人员需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3、关键设备如路由器、中心交换机、服务器和通信设备必须放置在机房内,不得擅自配置或更换,严禁挪作他用,保持机房环境整洁,非授权人员需经过管理人员许可才能进入,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和强磁物品以及无关工作物品进入。
电子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解析
1、我国建立了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机制,并设立了工作协调机制,以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数据安全风险信息的获取、分析、研判、预警工作,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2、电子政务外网需建立应急处理和灾难恢复机制,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中心应制定数据备份制度,事故应急响应和支援处理措施,以及数据灾难恢复策略和预案,并报上级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备案。
3、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有明确的标识,备份数据必须异地存放,并明确落实异地备份数据的管理职责,需注意计算机重要信息资料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存放、运输安全和保密管理,确保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
4、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和重要程度,对数据进行分类与分级管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需要实施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规定数据的访问权限和授权管理,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能够访问相关数据。
5、为确保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安全,经局领导班子研究,特制订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遵守保密规定,严格控制不应公开的档案信息,保存档案数据信息的计算机不得与公共信息网络连接,确需连接时,必须通过安全保密审查,加强对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管理,确保网络和使用过程的信息安全。
服务器备案的必要性
1、对于使用国内网站服务器的域名,必须进行相应的备案,如果域名仅用于注册投资或暂时搁置不用,则无需备案,如果域名绑定的是国外服务器,也可以免除备案的繁琐过程。
2、备案号是域名和服务器的关键连接纽带,二者缺一不可,网站备案的申请需要与空间提供商合作完成,按照政策规定,使用中国大陆IP的网站必须完成备案,备案审核通过后,备案号才会挂载在域名上,还需注意,域名和空间需对应,才能实现网站的正常访问。
3、建站备案主要针对域名备案,使用大陆服务器的用户均需备案,备案分为经营性备案和非经营性备案两种,域名备案主要针对有网站的域名,以确保网站信息服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