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服务器Shard设置细节,揭秘SA-East服务器的配置奥秘

服务器Shard设置详解

1、协调节点(coordinating node)会将请求广播到涉及到的各个分片(shards),每个分片在内部执行搜索请求,并将结果存储到一个大小为from+size的内部优先级队列中,可以将这个优先级队列视为一个包含topN结果的列表。

2、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高可用性,每个主分片(primary shard)都会有一个对应的备分片(replica shard),主分片和备分片不能存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上,主分片可以与其它副本分片(replica shards)存放在同一个节点上,数据路由(document routing)指的是当客户端发起创建文档的请求时,Elasticsearch需要确定这个文档应该存放在该索引的哪个分片上。

3、配置服务器(config server)负责存储元数据,例如分片配置,并与mongos保持同步,多个配置服务器确保了数据冗余,分片(shard)负责处理部分数据,以应对海量数据负载,每个分片可以分散大量的负载,副本集(replica set)在分片节点中用于确保数据可靠性,生产环境中通常包括两个副本和一个仲裁节点。

4、配置服务器是集群的元数据仓库,存储着各个分片的路由规则,使得Mongos能够根据查询条件智能地将请求导向正确的数据片,配置服务器的设计目的是存储所有元数据,避免了Mongos对数据的持久化处理,使其能够专注于路由和负载均衡的任务。

ES集群原理与搭建指南

1、Elasticsearch集群由多个节点组成,其中有一个被选举为主节点,主节点负责集群内部的管理任务,Elasticsearch的去中心化概念意味着集群外部没有中心节点,从外部看,整个集群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与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都与与整个集群通信等效。

2、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的原理包括:一个由13个节点组成的集群,根据不同的通道创建了20+个索引,这些索引根据日期每日递增,每个索引包含10个分片,每天处理超过1亿条数据,每个通道的索引大小得到有效控制。

3、Elasticsearch集群由一个或多个安装了节点的服务器组成,它们共享数据并提供搜索服务,集群通过一个唯一的名称进行标识,默认名称为“elasticsearch”,节点状态分为绿色(健康)、 *** (警告)和红色(故障),集群名称可以在config/elasticsearch.yml中配置,`cluster.name: [自定义名称]`。

MongoDB分片(Shard)原理深入解析

1、数据块划分的区间依据是根据片键的取值范围,这种方法在范围查询时效率很高,因为给定一个查询范围后,可以根据mongos中的映射表快速定位到分片上的数据块。

2、分片机制详细解读:分片将数据库切割成小块,分散到多台服务器(shard)上,通过mongos进行请求分发和路由,简化了应用层面的路由,关键组件包括:mongos(请求分发中心)、config server(存储元数据)等。

3、MongoDB中的Shard概念是为了方便服务器分片使用的,每增加一台Shard,MongoDB的插入性能几乎以倍数增长,同时磁盘容量也可以轻松扩充,MongoDB还自带了对map-reduce运算框架的支持,方便进行数据统计。

4、当日志服务节点增多时,为了确保可扩展的日志写入能力和海量存储能力,需要使用MongoDB sharding来扩展,将日志数据分散存储到多个shard,选择合适的shard key是关键。

5、我在这里执行了从原单机数据库导出数据后,再导入到分片集群库的操作,在设置了分片的数据库和表后,系统会自动创建数据库和表,设置完成后,即可开始导入数据。

【超详细】MongoDB集群搭建手把手教程

1、为了使用Studio 3T连接MongoDB Atlas,首先需要注册MongoDB Atlas的免费空间,并访问官网注册账号,注册成功后,创建一个组织并添加项目,创建一个集群,并保存账户和密码,创建成功后,点击“connect”,添加IP白名单,或选择“Allow Access from Anywhere”简化操作,复制链接以备后用。

2、以下是配置文件模板:mongod.conf.mongos.j2(mongos配置文件模板)、mongod.conf.normal.j2(shard server和config server配置文件模板)、mongod.service.j2(service文件模板)和mongo.key(用于MongoDB集群之间加密连接的手动生成文件)。

3、MongoDB在分片集群中的数据管理机制采用分片(chunk)与balancer策略,以实现高效的数据分布与迁移,在分片模式下,数据通过哈希分片算法分散至不同的分片中,每个分片负责特定的数据范围。

实战解决ElasticSearch深度分页问题

1、深度分页问题源于ES的分布式特性,数据根据相关度评分排序,而不是预先按照查询需求排序,查询成绩在10001至10100的100名考生信息时,需要在每个分片上执行排序并合并,这在处理大量数据时会导致大量内存消耗。

2、分页方式的性能、优点、缺点和适用场景如下:from + size方式灵活性较好,实现简单,但存在深度分页问题,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scroll方式解决了深度分页问题,但不能反映数据的实时性,维护成本高,适用于海量数据导出;search_after方式无深度分页问题,能反映数据实时变更,但实现复杂。

3、Elasticsearch是一个实时的分布式搜索与分析引擎,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深度分页,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性能下降。

4、对于向前翻页,ES没有直接支持的API,但根据 *** 文档(https://github.com/elastic/elasticsearch/issues/29449),可以通过翻转排序方式实现,Scroll和search_after原理基本相同,都采用游标方式进行深分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深度分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