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英特尔服务器市场策略,为何拒绝代工,独家揭秘背后原因
为什么不用英特尔服务器
1、改用国产处理器的背后动因何在?若CPU产业不存在“软件兼容”这一难题,我国或许早已能在关键领域大规模部署国产处理器,CPU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其能运行哪些应用程序,这成为国产CPU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2、一位非电脑发烧友在选择电脑配置时,选择了AMD的3000+处理器,对他而言,性能足够使用且紧跟潮流即可,若他是发烧友,或许会考虑购买英特尔的XEON或AMD的Opteron处理器,英特尔的战略转变,从单纯追求频率到追求性能,正是应对AMD竞争压力的体现。
3、频率对单线程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游戏等领域,高主频的CPU往往表现更佳,这也是为何服务器CPU在游戏等方面的表现不如桌面CPU,成为服务器CPU被误解为“垃圾”的原因之一,以AMD EPYC产品的价格为例,服务器CPU的价格远高于桌面产品,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服务器CPU的误解。
为什么有人说服务器CPU垃圾
1、服务器CPU与普通桌面CPU在性能和设计理念上存在显著差异,服务器CPU通常采用RISC(精简指令集)设计,以优化特定任务的执行效率,而桌面CPU可能采用CISC(复杂指令集),虽然功能更全面但效率可能较低,服务器CPU支持多路功能,能够同时处理多个CPU的工作,这在桌面电脑中较为罕见。

2、服务器CPU的稳定性要求远高于桌面CPU,服务器CPU设计用于长时间稳定运行,基本能实现全年无休的工作状态,而桌面CPU通常按72小时连续工作设计,家用电脑通常会有较长时间的关机状态,服务器主板支持多路互联技术,而家用电脑主板通常仅支持单路CPU。
3、服务器CPU的设计必须满足绝对稳定的要求,因此在性能上做出了一定的牺牲,与服务器专用的系统配合使用,确保不会出现黑屏或蓝屏现象,在热 *** 硬件时,服务器CPU不会损坏,而桌面CPU则难以承受这种操作,服务器CPU的内部空间较大,不需要过多考虑体积和散热问题,因为服务器机房通常有良好的恒温环境。
IBM与英特尔的CPU哪个好一些
1、据我所知,英特尔的产品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广告语“Intel Inside”广为人知,IBM虽然起家于商用机,但在上世纪末曾因管理混乱和发展前景不明确而陷入危机,后来,IBM的一些事业部转向民用机市场,但产品定位仍在中高端。
2、CPU的性能再好,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对于Windows系统,最好选择英特尔的纯64位“安腾”处理器,而对于AIX或Mac系统,最好选择IBM的“Power”处理器,如果是基于英特尔平台的Unix系统,则另当别论。
3、苹果公司最初认为精简指令集CPU更快,代表着处理器的未来,因此选择了精简指令集CPU,随着个人PC的普及,复杂指令集CPU成为主流,简单指令集反而成为了异类,但在服务器领域,尤其是中高端服务器,仍以精简指令集CPU为主。
谁来取代Intel
1、并非ARM取代Intel,而是ARM取代x86架构,即便ARM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进展,x86架构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例如在服务器终端等领域,我相信,在黑客帝国中,Matrix会选择x86而非ARM设备来管理庞大的地球系统,ARM公司主要出售ARM架构授权和Mali系列GPU,而不直接生产CPU或SOC。
2、根据市场数据,AMD目前的市场份额约为30%,但其Athlon处理器的表现令人瞩目,有望挑战Intel的市场霸主地位,在服务器市场,AMD展现出强劲的势头,已推出首款8路Opteron服务器,成为Intel的最大竞争对手,Opteron处理器在价格和性能上均优于Intel的Xeon MP处理器,使AMD在8P领域具备了竞争力。
3、华为已率先实现从芯片到系统,再到数据库的全面自主替代,预示着2020年可能成为“国产替代化”的元年,在芯片、操作系统、软件、泛科技等多个核心产品技术领域,我们都将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4、无论中国选择哪种体系来替代进口CPU,都将对全球IT产业格局乃至国际形势产生深远影响,国产CPU产业已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未来将由谁主导大局,完成在关键领域替代进口处理器的重任,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