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当内容创业撞上Z世代审美
(端起咖啡杯又放下)说实话,第一次听说"冻传媒",我还以为是个新型零食品牌。直到看见他们家出品的《办公室生存指南》系列在B站狂揽8000万播放量,才意识到——这可能是近年来最懂年轻人的内容工厂。
一、起底"果冻式"配方
2018年成立的果冻传媒,用创始人李漾的话说就是:"我们想做内容界的喜茶"这个比喻很妙,你看啊(敲桌子):
- 短平快:平均3-5分钟时长,刚好是地铁两站路的注意力
- 高甜度:每20秒必埋梗,像这样(突然变调)"当00后开始整顿职场..."-可咀嚼:看似无厘头的情节里藏着社会观察
(翻资料声)他们最成功的"职场三部曲"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作品名称 | 上线时间 | 全网播放量 | 品牌合作方 |
---|---|---|---|
《00后CEO》 | 2021.03 | 1.2亿 | 小米、元气森林 |
《午休战争》 | 2022.07 | 9500万 | 美团、OLAY |
《年会刺客》 | 2023.12 | 1.8亿 | 支付宝、优衣库 |
二、流量池里的危险舞蹈
(叹气)但问题来了——当内容团队扩张到300人,他们不得不面对"创意稀释"诅咒。去年尝试的《城市漂流瓶》企划就翻车了(划重点):
- 过度商业化:8分钟视频硬塞5个广告位
- 人设重复:职场小白角色用了17次
- 数据焦虑:被迫追热点导致内容同质化
(突然提高音量)不过!今年推出的"实验性内容孵化器"倒是让人眼前一亮。他们把30%的产能留给"不赚钱但有趣"的项目,比如让程序员up主跨界做美食探店——这种反套路操作反而收获了破圈效应。
三、未来战场的生存法则
跟他们的内容总监王小鱼聊完,我记了满屏的"危"""推眼镜):
1.技术牌:正在测试AIGC辅助编剧,但(停顿)坚决保留人工笑点审核
2.场景牌:把爆款短剧拆解成"版/厕所版/睡前版"节奏
3.情怀牌:启动"梗新说",比如用元宇宙重构《还珠格格》
(最后喝口水)说到底,果冻传媒就像个Z世代的内容DJ——既要精准踩中算法节奏,又得保留即兴发挥的空间。当我说"你们其实在做当代年轻人的文化翻译",李漾笑着纠正:"不,我们只是把年轻人的脑洞,包装成资本看得懂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