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服务器现状,三大厂商布局揭秘,2018年云服务器市场分析,三大厂商布局策略深度解析

各位刚接触云计算的小白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听到"云服务器"这个词?心里肯定犯嘀咕:2018年那会儿真有这玩意儿吗?今儿咱们就穿越回6年前,看看当时的云服务到底发展到啥程度了。


云服务器在2018年算什么水平?

先给个准话:​​2018年绝对是云服务器的爆发年​​!看这组数据就知道:

  • 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824亿美元(IDC数据)
  • 中国云服务增速高达61.5%(工信部报告)
  • AWS当年营收突破257亿美元

但当时的云服务器和现在有啥区别?咱们拿主流产品做个对比:

功能2018年典型配置2024年主流配置
CPU核心数2核8核
内存4GB32GB
带宽1Mbps5Mbps
存储类型普通云硬盘NVMe SSD
价格(按月计)89元/月58元/月
特色功能基础监控AI智能运维
2018年云服务器现状,三大厂商布局揭秘,2018年云服务器市场分析,三大厂商布局策略深度解析  第1张

看出来了吧?2018年的云服务器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娃娃,虽然能跑但跌跌撞撞。那年头最火的配置是1核2G,放现在连微信小程序都带不动。


当年三巨头都在忙啥?

2018年云服务市场可是神仙打架,咱们重点看看三大玩家的动作:

​AWS:价格屠夫发威​
那年3月,AWS突然宣布EC2降价28%,直接把1核2G的机型打到0.0116美元/小时(约合人民币8毛钱/小时)。这招让国内厂商连夜开会改价目表。

​阿里云:出海搞事情​
马老师那会儿在吉隆坡搞了个大新闻——阿里云首个海外数据中心落地。虽然当时只支持东南亚节点,但已经能看出来要跟AWS掰手腕的野心。

​Azure:玩转混合云​
微软在2018年11月搞了个骚操作——推出Azure Stack混合云方案。简单说就是把公有云装进企业机房,这个思路现在看都不过时。

说个冷知识:腾讯云那年偷偷摸摸把成都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规模扩了3倍,就为抢《王者荣耀》的春节流量高峰。


个人踩坑实录

作为从2016年就开始用云服务器的老用户,2018年给我最深的印象就俩字——​​折腾​​!举两个真实案例:

  1. ​半夜扩容惊魂​
    当时给客户做电商项目,双十一前夜发现带宽不够用。打电话给 *** ,小哥说:"扩容得重启实例,数据可能会丢哦"。最后硬着头皮重启,幸好只丢了15分钟日志。

  2. ​快照功能藏猫腻​
    某厂商宣传"免费快照",结果恢复时发现要收流量费。后来才知道快照存储免费,但下载数据按量计费,这坑我踩得结结实实。

不过也有惊喜:2018年底各家突然开始送代金券,我靠撸羊毛白嫖了半年服务器。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云服务的"野蛮生长"期。


2018年的技术遗产

别看当时配置寒酸,2018年可是奠定了现在云服务的三大基石:

  1. ​容器技术普及​
    Kubernetes在2018年迎来1.10版本,从此容器编排成标配
  2. ​Serverless萌芽​
    AWS Lambda开始支持Python3.7,函数计算进入大众视野
  3. ​边缘计算试水​
    阿里云推出Link Edge,把云计算能力推到路由器上

最让我佩服的是,当年那些1M带宽的云服务器,愣是撑起了无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转型。现在回头看,2018年的云服务就像智能手机的诺基亚时代——笨拙但充满生命力。


云服务发展就像坐高铁,2018年那会儿刚提速到250km/h,现在都奔着600km/h去了。但别忘了,正是那些年的技术积累,才让今天的Serverless、AI大模型训练成为可能。下次遇到云服务故障时,想想2018年的工程师们——他们可是在1M带宽下创造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