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从创立到敲钟上市需要多少年?青云科技用了9年证明答案,九年砺剑,青云科技成功敲钟上市!
"你知道吗?北京有个程序员花了9年时间,硬是把一行行代码敲成了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股票代码!"——说的正是青云科技这家混合云厂商。作为国内第三家独立上市的云计算企业,它的上市之路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创业教科书。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一个科技公司怎么从零跑到IPO,新手小白也能看懂的上市全流程解析。
一、九年磨一剑:从代码到敲钟的奇幻漂流
时间轴亮点:
- 2012年4月:三个IBM出身的工程师在北京租了个小办公室,启动资金全靠信用卡透支(网页5提到成立初期情况)
- 2014年:业内首创"公私统一架构",这技术现在看依然超前(网页8披露技术细节)
- 2020年9月:科创板过会,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科技IPO之一(网页6记载过会时间)
- 2021年3月16日:股票代码688316亮相上交所,开盘暴涨30%(网页1记录当天股价表现)
财务关键数据:

markdown复制| 年度 | 营收(亿元) | 亏损(亿元) | 研发占比 ||--------|--------------|--------------|----------|| 2017 | 2.39 | 0.96 | 12.82% || 2019 | 3.77 | 1.90 | 18.45% || 2020 | 4.29 | 1.60 | 25.34% |
(数据综合网页1、网页7财务报告)
二、上市通关秘籍:科创板最爱什么样的公司?
青云的三大杀手锏:
混合云赛道稀缺性
当时科创板还没有纯云计算标的,青云的"公私混合云统一架构"成了独门绝技(网页8强调技术优势)研发投入够硬核
20%以上的研发占比,200人技术团队占四成(网页7披露人员结构),这配置在科技公司里算顶配客户名单含金量高
拿下了12家股份制银行中的11家,四大保险集团全拿下(网页4提到金融行业布局)
对比同期玩家:

markdown复制| 公司 | 上市时间 | 募资额 | 核心差异点 ||----------|------------|-----------|--------------------------|| UCloud | 2020年1月 | 19.44亿元 | 主打公有云+游戏行业 || 金山云 | 2020年5月 | 5.1亿美元 | 背靠小米生态链 || 青云科技 | 2021年3月 | 7.64亿元 | 混合云架构+金融政企客户 |
(数据来自网页5、网页7市场分析)
三、钱都花哪了?11.88亿募资明细大起底
花钱的艺术:
- 云计算产品升级(7.34亿):主要用在超融合系统和软件定义存储(网页1说明资金投向)
- 全域云技术研发(1.41亿):搞边缘计算和物联网平台(网页8提及技术布局)
- 云网一体化建设(1.64亿):重点布局SD-WAN网络(网页4披露战略方向)
有意思的细节:
- 给三位创始人开的年薪才50-65万(网页3透露高管薪酬),比很多互联网大厂总监还低
- 上市保荐机构中金公司跟投了600万股(网页9披露战略配售),锁定期24个月
四、灵魂拷问:亏了9年为啥还能上市?
监管层的考量逻辑:
- 行业天花板够高:中国云计算市场年增速超30%(网页7引用信通院数据)
- 亏损收窄趋势:2020年亏损同比减少15.8%(网页7财务分析)
- 市销率(PS)合理:发行价对应PS约8倍,远低于当时SaaS公司平均20倍水平
黄允松的经典语录:
- "云计算是数字社会的高速公路,我们要做铺路工"(网页4记录CEO观点)
- "服务器成本是伪命题,调度算法才是核心竞争力"(网页3回应盈利质疑)
小编的大实话
看着青云的招股书数据,说句实在话——这公司能上市确实需要点勇气。连续9年亏损,研发投入像无底洞,放在传统行业早被投资人拍 *** 了。但科创板就吃这套"技术信仰",毕竟当年宁德时代也是亏着上市的。
不过有个隐患得提醒:混合云市场现在成了香饽饽,阿里云、华为云都在猛攻这个领域。青云引以为傲的统一架构优势,可能很快会被巨头用钱砸平。要我说,上市拿到钱赶紧做两件事:一是把金融行业的护城河挖深,二是抓紧搞出个杀手级应用。毕竟在云计算这场马拉松里,敲钟只是中途补给站,真正的终点还在云深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