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世宝为何宁可亏本也要挤破脑袋上A股?浙江世宝逆市而上,不惜亏本力求A股上市背后真相揭秘
你见过倒贴钱也要上市的公司吗?浙江世宝就是这么个"奇葩"——原本计划募资5个亿,结果到手才3870万,连发行费用都不够付。这种赔本买卖搁谁都得掂量掂量,可人家愣是削尖脑袋挤进了A股大门。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咱们今天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说。
发行价腰斩背后的猫腻
当初浙江世宝在香港上市时,股价长期在3港元附近打转。2012年转战A股时,发行价直接从7.85元被砍到2.58元,缩水幅度高达67%。更离谱的是发行数量,6500万股的盘子硬生生缩成1500万股,募资金额还抵不上保荐费、律师费这些开销,简直像极了超市打折时"买一送十"的亏本促销。
这个数字有多离谱呢?打个比方,就像你摆摊卖煎饼,原本计划卖100个赚500块,结果临时改成只卖20个,每个还半价处理。最后到手的钱别说摊位费,连面粉钱都贴进去了。但浙江世宝的实际控制人张世权家族,手里攥着67%的股份,相当于白捡了1.76亿股的流通筹码,这可比真金白银实在多了。
上市不为赚钱为哪般?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既然上市不挣钱,他们图啥?说白了就两大算盘:
- 给后续圈钱铺路:有了上市资格,后续定向增发、可转债这些融资工具就能随便玩。果不其然,刚过一年他们就抛出7.08亿的再融资计划,发行价直接翻了7倍
- 高位套现埋暗线:别看IPO时股价才2块多,上市首日就炒到18块。张氏家族手里的股票市值瞬间膨胀,这可比辛苦经营来钱快多了
这里有个关键点可能新手会困惑:为啥流通盘越小越吃香?打个比方,菜市场里就一家卖土豆的,哪怕土豆发芽了也能卖高价。当时A股有个怪现象——流通股本每少10%,估值就能往上窜20%,这可比踏踏实实做业绩划算多了。
散户成接盘侠的真相
2012年11月2日这天,新股民们算是开了眼。浙江世宝开盘4秒钟就触发熔断,全天交易时间不到15分钟,股价却暴涨626%,87%的换手率意味着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深交所数据显示,首日买入的散户占比99.86%,而五大营业部的游资两天后就跑得干干净净,留下韭菜们在风中凌乱。
这波操作里有个魔鬼细节:公司明明提前发了业绩预警,说全年利润要下滑三成,可架不住流通盘太小太好炒。这就好比明知是注水猪肉,但架不住菜市场就这一块肉,饥不择食的买家照样抢破头。
制度漏洞养出的怪胎
监管部门当时搞了个"窗口指导",强行让A股发行价向港股看齐。本意是遏制高价发行,结果催生出个四不像——7倍的发行市盈率,还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这种人为制造的价差,就像在饿狼群里扔了块带血的肉,不引发疯抢才怪。
更绝的是当时的打新规则:中签率低至0.135%,742倍超额认购创下纪录。这就好比春运抢票,一万人抢十张票,抢到的自然要高价倒卖。再加上当时整整一个月就发这一只新股,稀缺性直接拉满,想不炒都难。
话说回来,浙江世宝这事给咱们提了个醒:上市资格本身才是真金白银。那些挤破脑袋IPO的公司,看中的从来不是首发募资那点钱。就像游戏厅的入场券,只要进了场,后边抓娃娃、打地鼠这些赚钱项目多的是。只不过最后埋单的,往往都是跟风进场的新手玩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