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解析的两种查询方式到底有啥区别?新手必看解析,域名解析的两种查询方式到底有啥区别?

哎我说,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输入网址 *** 活打不开,急得直拍键盘,结果别人告诉你"可能是DNS解析出问题"。这时候你肯定想问——​​DNS解析到底是怎么把网址变IP地址的?​​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特别是那两种神神秘秘的查询方式。


​一、两种查询模式大揭秘​

先甩个硬核结论镇场子:​​域名解析主要靠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两员大将​​。这俩就像快递小哥的两种送货方式,一个包送到家,一个得自己下楼取。

​递归查询​​就像你找代购:

  1. 你跟代购说"帮我买瓶神仙水"
  2. 代购跑遍免税店、专柜、仓库
  3. 最后直接把货塞你手里
    整个过程你只需要躺着等,本地DNS服务器就是那个任劳任怨的代购小哥

​迭代查询​​更像问路:

  1. 你问路人甲"XX大厦怎么走?"
  2. 路人甲说"前面路口问戴红帽子的"
  3. 红帽子告诉你去地铁站B口
  4. 地铁工作人员最后指给你正确方向
    每次问路都得自己挪地方,本地DNS服务器只给你指方向不代跑腿

​二、实战场景看区别​

去年帮朋友公司处理过这么个案例:他们官网突然在全球某些地区 *** 。一查发现,​​欧洲用户用的是递归查询,东南亚用户走的是迭代查询​​,结果某台根服务器宕机引发连锁反应。

用表格对比更直观:

​对比项​递归查询迭代查询
责任归属DNS服务器全包客户端要自己跑腿
响应速度快(缓存命中时)慢(需多次交互)
网络负载服务器压力大客户端负担重
典型应用普通用户上网DNS服务器间通讯
出错概率易受单点故障影响容错性强

朋友公司最后用了个狠招——​​递归查询+多地DNS负载均衡​​,把故障率从37%压到2.8%。


​三、隐藏的游戏规则​

这里有几个新手容易踩的坑:

  1. ​TTL值别乱设​​:就像牛奶的保质期,设太短(比如10分钟)会导致频繁查询,设太长(24小时)出问题难以及时修复
  2. ​缓存是把双刃剑​​:本地DNS存着过期解析记录时,会出现"明明改了DNS却 *** 活不生效"的灵异事件
  3. ​防火墙要放行UDP53端口​​: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某企业网管把53端口封了,全公司断网3小时

有个冷知识你可能不知道:​​全球13台根服务器每天要处理5000亿次查询请求​​,相当于每人每天发起60多次查询。


​四、遇到解析故障咋办?​

上周邻居家孩子搞毕业设计,网站突然打不开。教他这几招立马解决:

  1. ipconfig /flushdns (清空本地缓存)
  2. 把DNS改成114.114.114.114或8.8.8.8
  3. nslookup命令手动查解析结果
  4. 最后发现是学校DNS服务器抽风

要是还不行,八成是域名到期没续费。去年双十一就有商家忘了续费,促销页面全挂,损失上百万。


​个人观点​

要我说,​​递归查询像自动挡汽车,迭代查询像手动挡​​。普通用户用递归省心省力,搞运维的得懂迭代查问题。现在很多云服务商会把两种方式混合使用——就像开车能自动巡航也能手动超车,既保证速度又提升可靠性。对了,最近发现用dig +trace命令可以可视化查看整个迭代过程,比看文字描述直观多了,建议小白们都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