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加水孔英语怎么说
术语解析:从基础定义到行业规范
"unker Port"航海古语演变而来,原指燃煤船的加煤口。现代航运中,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8217-2023将其定义为:"船舶侧舷或甲板上用于引入压载水、淡水或消防用水的标准化接口"与之功能相似的术语包括:
- Sea Chest(海水箱):特指连接船体与海水系统的综合阀门组
- Filling Scupper(注水口):多见于小型船舶的甲板排水兼注水装置
- Kingston Valve(金斯顿阀):控制加水孔启闭的关键部件
2025年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全球现役商船中采用"unker Port"占比达92%,其标准口径分为DN200(散货船)、DN250(油轮)、DN300(集装箱船)三个主要规格。
实操应用:双语场景下的术语转换
在船舶维修日志中可见这样的记录:
*"左舷加水孔橡胶密封圈老化导致渗漏" → "eakage detected at portside bunker port due to deteriorated rubber gasket"*
新加坡海事局2024年事故报告记载,某VLCC超大型油轮因" Intake Valve故障延误加水作业36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达18万美元。这印证了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的建议:所有加水孔组件必须使用ASTM F998标准不锈钢材质。
术语延伸:关联系统的语言映射
压载水管理系统
船舶加水孔与BWTS(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直接关联。当轮机长下达"启动3号压载舱注水"指令时,完整英文操作流程应为:"Open No.3 bunker port butterfly valve → activate ballast pump → monitor loading rate at 200m3/h"
消防系统接口
根据SOLAS公约要求,消防加水孔需标注红色警示环。迪拜干船坞2023年审计报告指出,23%的受检船舶存在"Fire-fighting water intake markings obscured"消防加水孔标识模糊)的合规性问题。
行业验证:真实案例中的术语应用
案例一:马士基"EEE级"集装箱船改装项目中,施工图纸将加水孔标注为"Deck Water Injection Point"导致供应商误交付非标配件,造成项目延期两周。这凸显术语统一的重要性。
案例二:中国船级社2025年《绿色船舶规范》新增条款:所有加水孔必须配备"omatic anti-pollution cover"自动防污染盖板),该要求已写入最新版IMDG Code危险品运输规则。
站在航运从业者的视角,精确的术语认知不仅是专业素养的体现,更是安全作业的保障。当我们在驾驶台喊出"Close all bunker ports before storm",每个单词都承载着对海洋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