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视频App:如何用'三高'抢占Z世代注意力?
(思考停顿...说到短视频平台,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抖音快手,但最近有个叫荔枝的App正在悄悄收割年轻用户——今天就带大家拆解这个"美"的生存之道)
---
一、产品定位:精准卡位"三不青年"当主流平台都在追逐全民化时,荔枝视频却把目标锁定在18-28岁的"三不青年":
- 不甘平庸
- 不愿从众
- 不信权威
核心数据对比:
维度 | 荔枝视频 | 行业平均 |
---|---|---|
用户日均停留 | 72分钟 | 48分钟 |
UGC转化率 | 35% | 22% |
互动率 | 1:8 | 1:15 |
(看到这个数据时我也惊了——这届年轻人居然愿意花更多时间在相对小众的平台?)
---
二、内容生态:用"把刀"切蛋糕
1. 垂直领域的"刀"
重点运营五个赛道:
- 小众文化(占全站流量的43%)
- 技能教学(32%)
- 硬核科普(15%)
- 另类影视解说(7%)
- 虚拟偶像(3%)
举个栗子:他们的"冷知识研究所",单条平均播放量能达到行业均值的2.3倍
2. 算法推荐的"刀"
采用"轨制推荐"- 主feed流:基于兴趣图谱
- 侧边栏:"你可能错过的宝藏"
(说实话第一次用会被这种设计惊到——就像同时拥有私人管家和探险向导)
3. 创作者激励的"瑞士军刀"
独创的"阶梯式分成":
粉丝量级 | 基础分成 | 流量补贴 | 商单抽成 |
---|---|---|---|
1-10万 | 50% | +15% | 免抽 |
10-50万 | 60% | +20% | 5% |
50万+ | 70% | +25% | 8% |
---
三、运营骚操作:年轻人就吃这套
最近爆火的"不完美挑战":
1. 故意保留拍摄中的失误镜头
2. 用"人间真实"标签二次创作
3. 衍生出#翻车救援队#等子话题
(这个策划妙啊——既降低创作门槛,又制造了社交货币)
---
四、隐忧与机遇并存
现存问题:
- 服务器稳定性待提升(周三晚间高峰期卡顿率达17%)
- 广告植入略显生硬
- 内容审核存在滞后
未来突围方向:
- 测试中的"社交"
- AR特效工坊内测版
- 跨平台内容聚合工具
(写完这篇分析突然理解了他们Slogan——",做不被定义的你"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