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我们如何用1900天打磨一款让用户尖叫的笔记工具
---
01 疯狂想法的诞生
那是个暴雨天——2019年6月17日,我盯着电脑上第43版产品原型图发呆。团队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投资人那句"谁还做付费笔记软件?"像根刺扎在心里。但当我们看到测试用户小鹿(某985高校研究生)的反馈:"这个思维导图转PDF的功能,让我论文效率提升了3倍"红着眼眶点了头。
(停顿)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让"简墨笔记"了下来。五年来我们只做了三件事:
1. 砍掉87%的"需求"(比如社交分享按钮)
2. 把13项核心功能做到行业TOP3水准
3. 保持每季度1次大更新的"变态节奏"###02 数据不会说谎
这是2023年我们与竞品的核心数据对比:
指标 | 简墨笔记 | Evernote | 有道云笔记 |
---|---|---|---|
启动速度(ms) | 412 | 893 | 768 |
付费转化率 | 28.7% | 9.2% | 6.5% |
五年留存用户 | 63% | 41% | 38% |
(思考)你发现了吗?那些号称""APP,反而在专业场景里漏洞百出。就像用户@产品经理老K的吐槽:"我需要的是能把会议录音实时转成结构化纪要的工具,不是能订外卖的瑞士军刀!
03 细节狂魔的日常
2022年那次"字体门"事件让我记忆犹新。设计师小林坚持要用某款付费字体:"阅读舒适度能提升19%,但每年要多花8万授权费..." 财务总监差点掀桌。最后我们做了个实验:让200名用户盲测不同字体版本的阅读体验,结果支持率91%——那天起,"死磕体验"写入公司章程。
(深呼吸)说个你可能不信的细节:我们的Markdown编辑器调整了27次行间距,就为了让安卓和iOS显示效果完全一致。工程师老王有句名言:"感知不到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
04 用户教我们做事
2024年春节前,医疗用户群突然炸锅。原来医生们自发整理了《手术笔记模板大全》,神经外科张主任的话很戳心:"这个自定义病历模板功能,救了我多少夜班时间啊..."三个月后,我们据此推出的医疗专业版直接卖断货。
(笑)现在团队最怕看用户反馈,不是怕差评,是怕又发现某个垂直领域的深度需求——这意味着至少三个月996的深度开发。但看着像这样的留言:"五年老用户,从考研用到读博,简墨是我唯一没卸载的APP"了。
---
05 慢就是快的哲学
最近常有投资人问:"DAU还不到行业前十,凭什么估值这么高?"我会给他们看两组数据:
- 用户推荐率:62%(行业平均11%)
- 年度客诉量:17件(竞品普遍2000+)
(停顿)在这个每天诞生500款新APP的时代,我们选择做"笨公司"五年不扩张品类,拒绝所有预装合作,甚至下架了应用商店的付费推广位。市场总监有次喝醉说漏嘴:"我们...根本不会做增长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