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一区与日产2区:双轨并行背后的全球化野心
当我们在谈论"双区"时究竟在谈什么?
(敲键盘声)等等...让我先把这组数据甩出来:根据日产2024财年报告,"日产一区"(传统燃油车市场)贡献了58%的营收,而"日产2区"(新能源及智能驾驶板块)增速达到惊人的217%。这两个看似割裂的板块,实际上正在玩一场危险的平衡术。
(思考停顿)说人话就是——左手握着现金奶牛,右手攥着未来船票。这种精分式运营,业内有个更体面的说法叫"轨战略
燃油车最后的狂欢场:日产一区现状
走进任何一家日产4S店,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车型类别 | 2023年销量 | 2024年销量 | 增长率 |
---|---|---|---|
传统燃油车 | 287万辆 | 265万辆 | -7.6% |
混动车型 | 43万辆 | 51万辆 | +18.6% |
(放下报表)注意到没?虽然整体在下滑,但轩逸、天籁这些老将依然能打。去年广州工厂的生产线工人老张跟我说:"下线的每三辆车里,有两台发动机舱里还塞着HR16DE"——这台服役18年的神机,简直就是日产一区的活化石。
---
电动化修罗场:日产2区的突围战
这里有个冷知识:日产Leaf全球累计销量早突破60万辆,但...(停顿)在中国市场2024年只卖了2.1万辆。为什么?看看这个对比:
日产2区三大痛点:
1. 充电桩兼容性问题(日标CHAdeMO接口vs国标GB/T)
2. 车机汉化程度不足
3. 价格体系高于同级国产EV 15-20%
(突然提高音量)但是!Ariya艾睿雅上市三个月后,事情开始起变化。其搭载的e-4ORCE四驱系统,在漠河零下40度测试中,续航达成率居然比某新势力高出23%——技术日产的老本行,在电动时代依然能打。
---
双区协同的化学反应
(转笔思考)最有趣的其实是这两个部门的暗中较劲。去年横滨总部流传的段子:
> 燃油车事业部给电动车送了个充电宝
> 电动车事业部回赠了桶汽油
> 董事会最后给两边各发了张合并办公的通知
(严肃起来)实际上,共享平台节省了17%研发成本。比如新逍客e-POWER的混动系统,就是两个部门共用测试台架的产物。这种"表面分家,暗地勾连",堪称车企版《史密斯夫妇》。
---
2026年的关键赌注
根据内部泄露的路线图:
- 日产一区:2026年全面停售纯燃油车
- 日产2区:计划推出固态电池车型
(突然靠近话筒)重点来了!到2027年,两个事业部将合并为"issan Next"。现任CEO内田诚的原话是:"把威士忌和绿茶兑在一起,调出新的highball"——这可能是汽车行业最另类的转型宣言。